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當你換幼兒園的時候,當你轉學的時候,當你的爸爸媽媽忙于上班而把你送到遙遠的爺爺奶奶身邊的時候,你有沒有感覺到陌生和可怕?孩子,我曾經和你一樣,對于一個新環境那樣充滿了好奇,同時也感覺到害怕。這也許是每一個人的遇到陌生環境的心理變化吧?其實,到任何一個陌生的地方,心理緊張時在所難免的,但是,需要盡快地調整自己的心情和狀態。你可能會看到,有一些同學或小朋友,總是難以適應新的環境,會出現哭鬧、膽怯甚至悶悶不樂的情況。其實,為什么不能去學會適應環境呢? 既然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選擇環境,無法讓環境為自己而改變,就應該自己學會主動去適應環境,無論將來在什么環境下生活,我們都能有勇氣面對并生存下去。你也許希望父母能幫助你,可是,你要知道,就算父母能幫你一次、兩次、三次,但是父母能幫你到什么時侯呢?爸爸媽媽總有老的那一天,不可能也不應該一輩子為你遮風避雨,更不可能讓你一輩子擁有最好的環境。我想,有些事情你必須懂得,環境的變化發展不會以一個人的主觀意志和想法為轉移,更不會一直在你永遠所習慣和熟悉的生活軌道上。你需要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和事,請記住:人人都要面對陌生環境、陌生的人和事,這其實沒有什么可怕的。要積極適應新的環境,積極面對并盡力解決新環境可能出現的困難。
問:爸爸媽媽可以用什么辦法教我們適應環境呢?
答:父母最重要的是不要過于溺愛孩子,無論大小事務都替孩子大包大攬,使孩子缺乏獨立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剝奪了孩子嘗試和鍛煉的機會。因為溺愛還會使孩子過于以自我為中心,不知道與人正確交往。父母應放手讓孩子做事,鍛煉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父母可以讓孩子改變觀念,不要期待環境為你而變,而是要主動改變自己來適應環境。父母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適應能力。父母不擔心,孩子才不會感到緊張和無所適從。孩子將會自己去適應新的環境,父母不要過分干預孩子的人際交往。孩子只有融入了集體環境,通過與別的孩子打交道才能學會調整自己在群體中的角色,學會如何和人交往、交流情感、增進理解,學會主動與人交談,學會尊重和包容他人,學會如何面對壓力、對抗挫折,學會如何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爸爸媽媽教孩子學習獨立,接受各種環境,積極適應,受益無窮。
下一篇:不堅持,你得不到堅持的結果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共情培養仁愛寶寶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