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自從《玩過小學》出版并得到廣泛關注后,無論是媒體還是讀者都認為:“范姜國一是個神童!是個天才!”無論是接受記者采訪還是回答聽眾的現場提問,我都一再說:“范姜國一既不是神童也不是什么天才。”
這是認識上的誤區,范姜國一的智商只是一般偏高一點,像她這樣的智商,一個班就有幾十名,全國有一個億。從出生到現在,孩子沒有在哪一方面表現出任何不同于常人的地方。
天津衛視《溝通》欄目的主持人李強老師曾經問依依媽媽,孩子出生的時候,是不是連啼哭都與一般小孩不同?她媽媽開玩笑說:哭聲倒沒什么不同,只是第一眼看到孩子的時候,她竟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并且持續了很長時間,以至于她以為孩子的另一只眼睛有問題。于是李強老師就勢開玩笑說:看來,誰家再生小孩,在孩子誕生后,一定要看看孩子是不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如果是的話,將來長大了就會如范姜國一這樣,成為天才。
這當然是笑談。
可是,當我說依依很普通的時候,幾乎沒有人認同我的說法,他們用一致的腔調反駁我:“不是神童,怎么會如此出色?3年半上完了小學,寫出《玩過小學》,兩年半讀完初中,又出版《范姜國一的快樂初中》……普通孩子怎么可能做到這些呢?”
我曾開玩笑地說過:“如果當初孩子出生時被抱錯了,被抱錯的那個孩子就是今天范姜國一的樣子,而范姜國一被誰家抱去就是誰家孩子的樣子。”所以,我想說的是,范姜國一所做的這些事情真的是沒有什么神奇的,只是她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有別。其實,只要引導得當,教育得法,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做到這些。
真正意義的天才是不存在的,所謂的天才都是經過后天的挖掘、培養以及自身的努力之后才成長起來的。范姜國一當然不是天才,她的成長如果說是一種成功的話,我想她得益于因材施教。也就是說,如果其他孩子的父母能如我一樣了解自己的孩子,及時發現和挖掘孩子的長處,并加以科學引導,每個孩子都會成長為“神童”和“天才”。
人如植物,千人千面,只有用適合于個體的教育方式,才能更大地激發其潛能,促進其健康成長和發展,也就是說教育必須符合一個人的天性及其發展的規律。
自依依出生后,我就以一個父親的身份,隨時隨地觀察她,從而做到對孩子的性格特點、智力能力等方面的特性了如指掌。然后,在學前以及送孩子上學后,我一直堅持按自己制定的教育方針對孩子因材施教。比如,依依在語言表達方面看起來很有天賦,不僅早早學會了說話,而且口齒伶俐、表達流暢,我就在這一方面對孩子進行強化。孩子一天天長大,我在這方面下工夫的力度也越來越大。
直到《玩過小學》出版后,孩子隨我到各地簽售和演講的時候,所有聽過依依演講報告的人都流露出驚詫:這孩子,小小年紀面對幾千人竟然不怯場,不僅落落大方而且思維敏捷、表達全面,真是了不起。我想,這與孩子的天賦分不開,更與我這些年有意識的培養分不開。還有,我針對孩子喜歡思考、提問這些性格特點,著重引導孩子學會觀察,學會把觀察結果記錄下來。現在,依依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比同齡孩子要突出一些。很多時候她媽媽都自嘆不如。
我對依依因材施教,成績最突出的一件事,莫過于孩子成功跳級,用3年半時間學完小學課程,和兩年半讀完初中的事,前文已詳細表述,不再贅述。
而在寫作方面,我更是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科學引導,逐漸培養孩子的寫作興趣。曾經有一段時間,依依對學校老師布置的統一命題作文很反感,我就支持她不寫,而是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支持她寫她喜歡的童話。當我對她的童話大加贊賞的時候,孩子的寫作興趣越發被激發出來,我借機和她一起回憶她經歷過的一些有趣的往事,然后鼓勵她拿起筆寫下來。
就這樣,依依的作文越來越成型,直到那篇《我跳級了》發表以后,孩子的寫作興趣一發而不可收。當確定寫書之后,依依以平均每周3篇的工作量,在半年內輕松完成了10萬字的寫作。當厚厚的書擺放在我面前,我自己都覺得這對于一個只有9歲的孩子來說,實在是一項工作量巨大的工程。可依依輕松完成了,而且在寫作的過程中她是快樂的。
如果我如大部分家長那樣,把孩子交給學校,就以為沒自己的事了,那么依依在學校里只能按部就班地學習文化基礎知識,她身上具備的好多特質都無法得到挖掘,那么她不會順利跳級,更不會寫出《玩過小學》和《范姜國一的快樂初中》,也不會具備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自理能力、交際能力、適應能力、抗挫折能力等綜合素質。
有很多家長認為范姜國一是個優秀的孩子,一定很聽話,從不犯錯。其實不然,依依恰恰是個很叛逆的孩子,但是這個孩子講理,再說我也不認為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我總是告訴她,不管是誰,即便是爸爸媽媽或是老師,你認為他是錯的就不要聽,誰的正確聽誰的。
再者,孩子成長中犯過的錯誤,范姜國一幾乎都犯過,但是孩子能夠正確認識錯誤,虛心改正錯誤。我告訴她: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為啥犯錯和不改正錯誤,同時安慰她:不犯錯的孩子長不大。
所以,范姜國一是個普通的孩子,她和絕大多數孩子一樣過著普通人的生活。唯一不同的是,她除了接受傳統的學校教育,還接受著來自父母因材施教的“雕塑”。所以,她的潛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開發,她的個性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和優化。
因此,我還是那句話:只要你的孩子智力正常,身體健康,那么投注精力、因材施教,你的孩子一樣可以與眾不同!
下一篇:光腳玩對身體智力都有好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體驗留守艱辛,悟幸福真意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