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在本書中,我將用母親作為孩子最主要的監護人來敘述,因為這通常是符合實際情況的。而且,對讀者來說,不斷地分別指代母親和父親會顯得很麻煩。
但是,我并不是不尊重父親。如果父親們花時間與孩子在一起,他們也能與母親一樣,通過自己的方式與孩子建立感情聯系;并且,他們在兒子成長的過程中,會產生比母親更多的影響力。有關父子關系的內容才剛剛開始研究,當然也值得我們尊重。父親們的聲音在本書自始至終都會有所表達,包括那些用全部時間照顧孩子的父親—那些最親愛的父親們—以及在兒子出生后幾個月里盡可能抽時間照顧孩子的父親們。關于這一類親愛的父親們,我的經驗是,他們渴望得到信息,不容易生氣,并愿意仔細閱讀我所用的每一個名詞或者代詞。
當瑪麗說她會“懷念此刻”的時候,她指的是什么?當然,她指的是母乳喂養和此時獨一無二的親密感。但是,其中還包含著母乳喂養以外的更加與她的嬰兒開始了一段長達數年的親密關系,基于早期這些親密的、強烈的感情聯系,嬰兒形成了成熟的人格特點。她響應他的需求、哭聲和微笑的方式,將會對他將來變成一個什么樣的成人產生深遠的影響。我這是要描述一個最重要的事實:人類的人格是在漫長的依戀關系的基礎上逐漸塑造起來的。
不過,最近關于人類依戀的研究表明,早期的親子關系實際上對孩子的腦產生了影響,而養育經驗同樣也改變了母親和父親的腦。這項結果來自于受虐兒童的研究。研究顯示,受虐經歷可能使兒童的腦發生了持續終生的創傷性改變。關于老鼠和哺乳動物的研究則揭示,養育孩子的母親和父親的腦結構受到養育經驗的影響而發生了改變。
這種給予母愛的行為不是一種單向的活動,而是一種相互的行為。吸引住監護人——這個人通常是他的母親——對嬰兒的生存至關重要。他必須能夠叫住她并讓她知道他需要什么;他還必須能夠取悅她,對她微笑,為她所做的大量驚人的工作而對她進行獎賞。因為他不會說話,在很多年里也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需要,她將不得不把注意的焦點放到“傾聽”他心里的聲音上面。
簡單地說,她必須接收到他的信息。當然,她必須提供食物、舒適的環境,和生理的安全以保證他的生存。但是除此以外,她還必須創造一個心理上安全和可靠的環境。所有的母親憑直覺就能知道,母性將使她們做到只要孩子需要,就會隨時隨地出現。
當然,所有父母的基本工作都是照顧嬰兒。嬰兒完全依賴我們,只有我們喂養他們,使他們保持清潔、安全、溫暖,他們才能夠生存。但是,你不需要一個心理學家來告訴你如何喂養你的孩子,給他剪指甲,或者給他換尿片。我所要討論的是這種不斷增強的親子關系,這種從他在子宮里的時候就間的時候,為什么仍然希望與你待在一起了。但是,他的世界突然間開闊了起來,而且他也準備好了擴展自己的內心世界來接納一個可愛的老爸,一個熟悉的存在——如果這個老爸愿意愛撫兒子,跟兒子聊天的話。研究(包括簡單地觀察那些細心的、喜歡親自動手的父親如何照顧孩子)表明,8個星期的時候,嬰兒能夠區分母親和父親,并對他們作出不同的響應。大量的證據還表明,父子之間的紐帶非常重要,并對父子雙方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對母親來說也是如此。
關于嬰兒需要多久才能與父母建立依戀關系的問題,并沒有一個確切的時間表。與小鵝不同,人類的嬰兒不會對出生時見到的第一個人產生印刻效應1;相反,他們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步建立起依戀,通過不斷地懷抱、安撫、換尿片以及喂養而建立起來。這就是為什么領養的孩子,即使是在他們已經幾個月大的時候才被領養,仍然能夠與他們的養父母建立很強的依戀關系的原因。
所以,如果你和你的兒子在他生命的第一年里墜入愛河,并親密相依,同時,如果他同樣也跟父親建立了深深的依戀關系,那么,你就已經為他開始建立安全型人格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種人格將伴隨他的一生。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就是,他在這個階段的發展任務順利完成了。
1910年,德國行為學家海因羅特在實驗中發現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剛剛破殼而出的小鵝,會本能地跟隨在它第一眼見到的“母親”后面。如果它第一眼見到的不是自己的母親,而是其他活動物體,如一只狗、一只貓,它也會自動跟隨其后,且不再跟隨其他物體了,這種反應是不可逆的。這種現象被稱為“印刻效應”,不僅存在于低等動物中,同樣存在于人類中。——編者注
下一篇:發育的8條線索(2)教育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把兒子當做天賜的禮物去愛教育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